甘肃家园网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北京正式召开

*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甘肃家园网整合发布日期::2016-06-13浏览次数:1064

摘要:6月7日,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峰会上表示,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应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6月7日,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京正式召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峰会上表示,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应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张勇介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超过55%。自2012年以来,中国先后启动了两批共42个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这些试点地区的人口占全国40%左右,GDP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今后我国会进一步将低碳试点扩大到100个城市。

张勇表示,中美在低碳城市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可在三方面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合作。

首先,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中方鼓励和支持两国城市在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其次,在碳排放交易方面。目前,中国已在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试点,为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摸索了经验;美国部分州市也建立了温室气体配额交易机制。双方可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

第三,在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国低碳试点城市正在探索低碳发展相关激励机制和融资支持政策,而美国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经验丰富,双方可加强交流。

美国能源部副部长伊丽莎白·舍伍德-兰德尔在峰会上表示,能源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希望中美两国在创新方式使用化石能源等领域加强投资,将实验室技术尽快推向市场。

此外,在此次峰会上发布的由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撰写的《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以下简称《投融资》)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大行业。

北京202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

为落实《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有关要求,2015年9月中美双方在洛杉矶成功召开了首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搭建起节能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经验分享的平台。

根据中美双方共同商定将峰会作为中美固定合作机制,每年在双方城市轮流举行。因此,第二届峰会在北京市承办。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峰会上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面对气候问题,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合作,尤其地方政府要开展紧密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

早在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北京市对外宣布,将于202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目标,这也是全国省级行政区中第一个提出达峰概念的地区。

对此,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周剑指出,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连续10年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级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位于全国首位,特别是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持续下降。

周剑建议,北京要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不仅要延续工业减排的强度,还要提高对建筑部门和交通部门减排的重视,统筹区域内和区域外的能源结构优化力度,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降低工业部门的碳排放。

中美低碳省市将开展多方面合作

在此次峰会上,全球性城市联盟组织“市长盟约”与

“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和协调双方努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城市发展。

资料显示,“市长盟约”是一个全球性城市联盟组织,由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迈克尔·布隆伯格于2014年9月倡议成立,由市长和市政府官员组成,承诺减少地方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并公开追踪进展。

“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由参加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的14个中国省市组织成立,体现了中国省市继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和决心。

根据“市长盟约”与“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双方未来三年的合作将集中在四个方面:设定富有雄心的目标;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气候行动方案和加强伙伴与合作关系。

对此,“市长盟约”的成员城市波士顿市市长Marty

Walsh表示:“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将会确保城市与各国政府一起,全面履行巴黎气候协定。”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低碳城市

实际上,无论中美的低碳城市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城市的绿色发展战略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交通、建筑和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也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

《投融资》报告分为三篇,分别聚焦三个关键领域——建筑、交通和清洁能源,探讨了诸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融资等不同绿色金融工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的潜力,从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低碳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首先,在建筑领域,“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投资1.65万亿元人民币(约2540亿美元),用于支持新建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住房和商业建筑的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

其次,在交通领域,“十三五”规划就中国城市的绿色交通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对城市铁路、公交、电动汽车、自行车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约需要4.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9亿美元)。

交通篇主要作者、能源基金会(中国)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表示:“交通项目融资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投资和运营都严重依赖地方债,这导致城市面临相当高的信用风险。PPP等融资模式有助于丰富资金来源,确保更多资金投向低碳交通项目。”

第三,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70亿美元)用于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

“支持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的发展是推动城市能源行业清洁化的最重要手段。”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主任彭澎分析,“除了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以外,我们还鼓励城市探索从其他城市购买绿色电能的方式,扩大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帮助城市实现他们的低碳目标。”

  

热点楼盘更多..